文/禪殘
大家好!
時間過得真快,又來到了新的一週。今天路上塞車明顯比上週嚴重,估計剛復工時感慨「看到塞車都莫名開心」的你又開始懷念不塞車的日子了。過去的一周,復工復產依然是陶瓷產業的主旋律,大部分陶瓷人的工作和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圍繞著仍處於新冠疫情下的「陶業江湖」上週發生的一些事兒,中陶君透過微信採訪了部分業界人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吧!
壹
疫情下火熱的線上賣磚實效如何?
疫情之下,除了疫情本身,陶瓷業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可能就是線上銷售了。受疫情影響,大部分陶瓷業者線下復工復產一再延期,終端銷售嚴重受挫。為了應對困局,許多陶瓷企業和經銷商轉戰線上,開闢新通路。一時之間,建陶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線上行銷熱潮,家家陶瓷企業線上賣磚,個個經銷商直播帶貨,可謂捷報頻傳、喜訊不斷。
對此,有些業界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前行銷部人員說:「別看熱鬧,要看'療效',有個經銷商悄悄地告訴我,不知道有的品牌和經銷商直播帶貨輕輕鬆鬆成交成百上千乃至上萬單是不是真的,反正他自己辛辛苦苦搞了一場才成交2單、總收入2塊錢卻是真的。營收幾億,是去年同期銷售額的數倍。
另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說:「對於線上網購直播,最近聽了很多。瓷磚的屬性並不是快消品,說線上直播取得了多大的效果,有待商榷、驗證。但直播絕對是2020年的關鍵字,值得關注。
大角鹿董事長南順芝認為,「這(線上銷售)是通路變革的必然趨勢,而在變革中也必然會產生新模式。對於線上直播,我認為它是一種通路的創新,是一條新賽道」。
【中陶君點評】禪哥非常認同線上銷售是通路變革必然趨勢的看法。但是,禪哥認為:能不能把握線上銷售這種必然趨勢,關鍵在於線下的後續服務。如果無法打通物流的“最後一公里”,不能以用戶思維為導向,向消費者提供設計、鋪設乃至更貼心的一系列服務,以前進軍電商是一句空話,現在擁抱新零售還是一句空話。沒有品牌累積和線下服務作支撐,陶瓷企業盲目跟風線上賣磚是不會有出路的,否則只能得到「數據水分很大,結果變數很大」的成績。
貳
疫情會影響陶瓷業煤改氣嗎?
據清遠市政府網發布的資訊顯示,截至目前,該市169條陶瓷企業生產線中已完成改造任務的生產線有150條、已拆除生產線6條、關閉停產生產線13條。清遠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劉新茂在會上表示,各縣(市、區)要明確態度,履行主體責任,多舉措確保已改氣的企業不折不扣落實使用天然氣。
根據《陶瓷資訊》報道,按照肇慶市政府2019年9月15日印發的《肇慶市引導和扶持陶瓷企業轉型升級工作實施方案》要求,該市正在嚴格執行這個方案,要求產區內未使用天然氣生產的陶瓷企業一律不能復產,如生產線已完成煤改氣工作的陶瓷企業,必須經過高要區陶瓷辦等相關部門驗收合格後才能復產。
陶瓷企業煤改氣還會有變數嗎?在疫情下會受到多大的影響?
強輝企業董事副總裁冼建堂認為,「每個產品存在的生態鏈會遵循不可逆轉的全面升級,環保要求的壓力加劇了行業一些生命力較弱的廠企提早離場,這也是中國世界工廠階段下的必然過程。而穩住通路銷量,尋找自身的核心產品定位是各陶瓷企業價值的關鍵。今年4月前我們強輝企業也投入了1個多億進行生產線的升級改造。疫情將加速淘汰落後產能,陶瓷產業今年會進入一個新的競爭格局,誰能控制通路鏈平台鏈管理權誰就能勝出。修練好內功,企業就有信心面對這次挑戰」。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說:「儘管煤改氣使得企業成本升高,但是也是鐵板釘釘的事。像河北產區贊皇、高邑的生產線,其實在去年就已經被勒令所有生產線必須完成煤改氣。
【中陶君評論】關於陶瓷業的環保問題,其實禪哥已經多次表達過自己的觀點:政府對陶瓷業進行環保加碼,既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綠水藍天和清新空氣的追求,也是出於淘汰落後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的需要。這早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不緊跟趨勢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從疫情下高要區毫不放鬆對煤改氣的嚴格要求就可以看得出來。如果沒有壯士斷腕的堅定決心投入環保,只有退出歷史舞台的一條死路可以走;如果有決心、有實力,那不如化長痛為短痛,在環保和智能化生產改造上一步到位,在行業大洗牌中搶得先機。至於陶瓷業煤改氣要不要“一刀切”,其實大家都心中有數,可陶瓷企業怎麼想沒有用,取決於政府怎麼做。儘管國家層級早已禁止“環保一刀切”,但“環保一刀切”的標準是什麼,怎樣避免一刀切,關鍵在於地方政府如何掌握尺度。
叁
疫情對陶瓷業影響有限?
2月27日順輝磁磚總經理彭長華在「首屆陶瓷業線上行銷論壇」表示,「本次疫情對產業的影響不會特別大”,“我們行業是屬於耐用品消費,它不是屬於快消品的消費。個需求就消失了,所以像餐廳、旅遊、飯店、影視、交通等等產業所受的影響非常大。我們產業屬於消費需求可以暫時抑制。因為這次疫情大概率不會一直存在,畢竟我們國家現在的經濟實力、醫療水準都非常強大。這樣的情況下,當疫情過去以後,這些消費還是要實行,該裝修的還是要裝修,甚至是疫情結束以後會迎來銷量上的爆發期,所以我個人認為本次疫情對我們的銷量影響不會特別大」。
疫情對陶瓷業的銷售影響真的不會很大嗎?
來德利陶瓷品牌總經理週焱認為,「2019年底各陶瓷企業都想好了來年計劃,但一場疫情打亂了大家的陣腳,所有工作需要重新調整整理。市場的競爭會加劇,關鍵看各品牌的營銷操作手法及對市場的投入,還有疫情後終端客戶是否有什麼變化,我們都要非常關注,做出方向性指導的措施。在玩線上直播和蓄客爆破,其實是往好的方向走。
一位讓中陶君將其化名為路人甲的產業人士認為,「疫情對建陶生產企業造成的最大問題是原物料價格上漲,價格不穩定,沒貨供應。同時,上游企業和生產廠商受疫情影響,都存在著員工未能及時到崗的情況」。
【中陶君點評】首先必須說明,禪哥比較贊同「疫情只是延遲而不會取消磁磚需求」的說法,即認為疫情不會對陶瓷業造成根本性的改變。但“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每個陶瓷企業和每個陶瓷從業者不一樣,決定著每個個體受到疫情的影響不一樣。雖然疫情不會帶來根本性的改變,但一定會加劇行業洗牌,使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危機可能只是弱者的攔路虎,卻是強者的墊腳石。其次,「疫情只是延遲而不會取消瓷磚需求」並非絕對正確,有的人可能會因為疫情耗光了大量積蓄,也有的人可能會被疫情改變了心態和生活,疫情造成的變數是不可忽視的,不能盲目相信消費者計劃中的瓷磚消費一定會繼續存在。因此,面對疫情,陶瓷企業和陶瓷從業人員一定要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
肆
疫情下磁磚漲價經銷商怎麼辦?
根據《陶瓷資訊》報道,自2月29日起,廣東佛山、江西高安、四川夾江等陶瓷產區不少陶瓷企業發出瓷磚漲價的通知,對拋光磚、大理石瓷磚、拋釉磚、仿古磚等產品進行不同程度的漲價。
元芳,你怎麼看?
圍繞這一話題,行業人士眾口紛紜,好不熱鬧:有人說“每年都要漲一波”,有人說“庫存的瓷磚都賣不出去還漲價”,有人說“漲不要緊,賣得動嗎?好”,有人說“漲價就不拉貨,倉庫的貨夠倆月賣的”,還有人說“MD漲價了,陶瓷廠工資也漲嗎?說有毛用,TMD大老闆發大財了”,“有人說國難當頭還想著漲,希望老天把漲價的人都收了”…
【中陶君點評】對於磁磚漲價,禪哥覺得業界人士可以一笑而過──無可奈何地笑。現在是什麼情況?疫情不但影響陶瓷業者及經銷商復工,而且影響材家居賣場營業,最要命的是還影響消費者裝修買磚。受疫情影響,目前幾乎無人全款買磚(網上購磚只是交訂金,還存在變數),消費者根本就不敢急著裝修,疫情可能還消耗了一部分積蓄,在這種情況下瓷磚還要漲價?原來的價格沒人買、一漲價反而有人急著買不成?磁磚本來就產能過剩、市場飽和,再加上受疫情衝擊庫存積壓嚴重,這是影響磁磚銷售的最關鍵因素,只要最關鍵因素沒有改變,無論是降價或漲價,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市場不旺的現狀。不過話也說回來,疫情之下磁磚漲價也是陶瓷業者的無奈之舉,原料、包裝材料、燃料、人工等成本都上漲了,磁磚能不漲價嗎?但不要天真地認為價格一漲,消費者就會以為供不應求、天下無磚了,利潤就跟著上來了;賣都賣不出去!一方面線上賣磚要打特價吸引消費者,一方面又要漲價,不知道經銷商該怎麼玩下去?
伍
寒冬下優秀企業為何逆勢成長?
3月5日,上市陶瓷企業蒙娜麗莎盤中最高價25.45元,股價創近一年新高,截至收盤時最新價為25.10元,較前一個交易日上漲4.63%,全日成交金額達2.08億元,換手率6.14%。根據最新收盤價進行計算,其總市值為101.23億元。
此前,蒙娜麗莎(002918)已於2月21日發布2019年度業績快報:報告期間實現營業收入38.04億元,年增18.57%;營業利潤5.1億元,年增21.97%;利潤總額5.09億元,年增21.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為4.36億元,年增20.30%;基本每股收益1.08元。
2月28日,另一家上市建材公司帝歐家居也已發布2019年度業績快報: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5.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2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67億元,較上年同期成長48.97%。其控股子公司歐神諾2019年營業收入50.0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5.97%;實現淨利5.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05%,扣除合併攤銷費用影響2206.97萬元後,實現淨利為4.83億元。
【中陶君評論】這個主題沒有人參與。禪哥推測,可能是因為在陶瓷業大家都比較實幹,只願意專注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不太關心別的企業;也可能是這個話題比較正能量,而大家表面上可能喜歡說正能量,但實際上則更喜歡關注別人的負面消息。置身於寒冬,受制於疫情,陶瓷業可以說是雪上加霜,為什麼歐神諾和蒙娜麗莎這兩家陶瓷企業能逆勢而上?是資本的力量?是模式的優勢?是產品的力量?是洗牌的結果?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不努力只能被無情淘汰?以上都是。一言以蔽之,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綜合體現。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從天而降,它是企業歷經多少年累積所形成的企業理念、企業管理、企業文化等無形資產。就算知道了優秀企業是怎麼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其他也學不來核心競爭力。所以,陶瓷業跟風、模仿、山寨者甚多,但鮮有持久成功者。
陸
陶瓷業底價曝光也不用擔心?
近日,建陶業某男子在其抖音號上爆出一個大料-揭秘全國各地瓷磚出廠價。對於其人其事,業界人士的微信新群裡議論紛紛:有人認為他是跳梁小丑,譁眾取寵而已 ;也有人認為他嚴重缺乏職業操守、無視行業底線,是行業公敵。據說,持後一種觀點的人已經針對此君在全網發起了人肉搜索。
一位希望中陶君將其化名為「路人乙」的行業職業經理人說:「隨著網路的發達,什麼數據都有可能曝光,但我認為並不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這只是個人的操守問題。
羅浮宮陶瓷市場部總監曾家強表示,「我個人不關心關於這個出廠價的事。舉個例子,吃個麻婆豆腐,消費者難道不知道一塊豆腐就幾毛錢的事?價格我買不,代銷通路也買不到,所以我就生氣,要圍堵富士康,搶它? 對於這個話題,得先來個三問:一是他是誰? ?都影響了你哪方面的行動?
【中陶君點評】這個消息從朋友那裡聽到的。說實話,對於部分業者在網路上對此君展開人肉搜尋的行為,禪哥覺得沒必要。一是因為其人其事充其量是人品問題,並沒有犯法,甚至找不出可以處罰他的行業規範。如果暴露底價就要受到懲罰,那些毫無底線大打價格戰的惡性競爭者是不是更應該受到懲罰呢?二是因為其人其事對陶瓷業的影響就如同一滴墨水倒在大海裡的結果是一樣的,幾乎改變不了任何事情。有一定要求且有一定購買力的消費者,即便是低價磚經營者喊降價喊破喉嚨,他們也不會買偷工減料的低價磚;而以追求低價為核心需求的消費者,他們本來就受了低價磚的影響,再加上這麼訊息的影響也沒什麼大不了。陶瓷產業已進入通路裂變、消費升級的階段,價格不再是消費者關注的唯一因素,讓他們省心、舒心、安心的產品功能品質、品牌價值和售前售後服務才是他們的真正追求。產品、品牌和服務是陶瓷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價格不是。蘋果會擔心其他手機品牌降價銷售嗎?華為高階手機不是也越做越貴嗎?不過,話說回來,這個暴露行業底價的人確實堪稱人品不良、招人討厭,因為他多多少少會影響那些低價磚經營者的生意。
好了,本期「上週看點」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有什麼想法和建議,歡迎留言,也歡迎爆料!